企业邮局 ➞ ENGHIS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栏目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573-88779905/88870201

邮箱: office@zstu-txi.cn

院内动态

我院举行博士后工作站入站博士后开题答辩暨中期汇报

时间: 2021-07-28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桐乡研究院-桐研院

7月23日下午,我院博士后工作站入站博士后开题答辩暨中期汇报在会议室举行,博士后工作站指导单位桐乡市人力社保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毛少波在报告会上致辞。浙江理工大学科研院相关领导、各位博士后合作导师、企业专家、桐研院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本次报告会有三位入站博士后开题答辩、两位在站博士后进行了中期汇报。


汇报会上,毛书记对我院博士后工作站以及相关科研团队的工作表示肯定,并对工作站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三位新进博士后尽快适应新环境,调整好学校和研究院之间的平衡,尽快进入角色;二是希望研究院对在站博士后、科研项目做好全面保障,培养好企业高层次人才,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希望高校和企业之间通过这一平台加强合作沟通,强强联手,推进博士后工作站科研项目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共同开创新业绩。最后祝贺本次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


几位博士后就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预期成果做了汇报。与会专家对研究课题进行了评议,并对报告提出了专业建议。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开题和中期报告。

各位专家同时指出,博士后一定要利用好这一平台,发挥好高校理论研究的优势,做好企业实际应用上的要求,在完成工作站科研任务的同时,争优创先,做出成绩。

 各项目情况如下:

项目Fe-MOFs臭氧催化剂结构调控及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针对纺织印染生产工序中所产生的废水排放等问题,通过强化Fe-MOFs催化臭氧效能,以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为目标,调控异质金属原子其节点组构建双金属Fe-MOFs臭氧催化剂。该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新性,研究内容充实,已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为高效臭氧催化剂的定向设计及印染废水处理提供新思路

项目SiO2/C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防护性能研究”针对电磁屏蔽材料在各个重要领域的巨大需求,研究制备柔性无机基材并有效复合电磁屏蔽材料拟使用环境相对友好的纺丝原料,通过调控纺丝液溶胶-凝胶反应,得到固含量高、抗凝胶性能好、可纺性优良的静电纺丝液,进而制备出强度较高的柔性静电纺SiO2/C纳米纤维膜;作为纤维增强材料制备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柔性复合材料,实现其在电磁屏蔽等领域的应用。该项目研究目标明确,对相关陶瓷纳米纤维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针对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研发玻纤专用型水性杂化上浆剂、探索树脂表面改性工艺,期望通过系统改性实现复合材料界面的增强增韧,提升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该项目为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项目蓝光诱导丝素蛋白三维快速成型及其光交联机理”针对现有丝素蛋白交联技术无法满足3D打印实时成型要求等问题,研究基于蓝光诱导丝素蛋白自由基耦合交联机理及三维成型技术。该项目经过研究,已优选出具有较高引发效率的蓝光引发体系,初步探明了丝素蛋白氨基酸的光化学反应特性和自由基耦合交联机理,研究了丝素蛋白前驱液与其流变、光交联性能的相关性,并以实时光交联挤出成型技术为手段,实现了多层三维结构丝素蛋白水凝胶的挤出成型加工。项目实施期间共发表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批科研项目2项。

项目“用于国产飞行器/高速交通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设计开发与性能研究”针对用于国产飞行器/高速交通工具用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开发,制备了全碳和碳纤维/介电纤维混织结构织物基材,研究了空间分布碳纤维织物基材的电磁屏蔽特性,以及偏振极化波下的电磁屏蔽行为。该项目研究了混织结构碳纤维/介电纤维织物基材的电热与界面解耦方法,为相关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项目实施期间共发表论文3篇,申请专利2项,授权1项,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项目资助。